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塔里木盆地中高氮天然气的成因及其与天然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学报》2000,18(4)
塔里木盆地塔北和塔中地区的海相腐泥型天然气,N2含量较高,尤其是湿气,N2含量分布在10.1%~36.2%,而干气的N2含量则低于10%,即湿气的N2含量高于干气的N2含量。同是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来源的海相腐泥型天然气,为什么湿气和干气的氮气含量相差如此之大?根据与氮气相伴生的烃类气体、非烃气体及稀有气体的组份及同位素特征,认为塔里木盆地的中高氮天然气属于有机成因,来源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文章还提出塔北和塔中地区湿气和干气N2含量差异与源岩的演化程度和圈闭的捕获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2.
湿雪的密实化与颗粒粗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湿雪的密实化和颗粒粗化过程.在野外观测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粘滞流体模型,发现与干雪相反,当湿雪的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重量含水率约5%)后,粘滞度随密度增加而降低.通过粒径量测与颗粒大小分布统计发现,与含水饱和的雪相同,在湿雪演变过程中,不同时刻的雪粒粒径积累频率分布曲线形状基本相同,且与含水饱和雪的基本一致,说明含水不饱和的雪与含水饱和的雪在颗粒粗化过程中具有相同的粒径分布及其演进特征.分析还显示,含水不饱和雪的颗粒粗化速率比含水饱和雪的小得多.  相似文献   
103.
鲁寺村地下水位抬升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鲁寺村受灾区水文地质条件、抽水试验、水质、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确定了地下水位抬升灾害产生的原因。沿河小煤窑的无序开采是这种地质灾害产生的根源,而地质及环境因素是灾害产生的必要条件。分析成果为灾害治理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在治理工程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4.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总被引:197,自引:30,他引:167  
利用西北地区建站至2000年常规气象观测站资料及美国NCEP/NCAR再分析全球网格点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揭示了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转向暖湿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05.
地面GPS探测大气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利用地面GPS站探测大气的技术,包括基本原理,方法,应用,最新进展和结果的介绍以及存在于该技术的误差源的讨论。从地面GPS站的观测和表面气象参数可得出天顶湿延迟的估计,再由它和可降水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就可得出PWV估计。这种方法求得的PWV时间序列不仅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而且有助于气候变化的研究和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的改进,这就是新兴学科GPS气象学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6.
The effect of cadmium on the growth of an intertidal marine gastropod, Nassarius festivu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number of biomarkers namely conventional measurements in terms of increase in shell length or body weight, scope for growth (SfG) and RNA/DNA ratio. After eight days of cadmium exposure, the no observable effect concentration (NOEC) and lowest observable effect concentration (LOEC) for the rate of increase in wet weight were 1.00 and 1.38 mg/l,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for shell length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 control until day 16. After 16 days of cadmium exposure, the LOEC for both shell length and wet weight measurements was 0.22 mg/l. The 8-day SfG test was sensitive to cadmium stress, showing a significant decrease at 0.16 mg/l cadmium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NOEC and LOEC of RNA/DNA ratio determination were 0.52 and 0.93 mg/l, respectively. An assessment based on sensitivity and technical complexity suggests that Scope for Growth is the most sensitive growth biomarker, followed by the RNA/DNA ratio, and then the conventional growth measurement based on shell size and body weight.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1996/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南极洲伊丽莎白公主地区50m 雪芯样品主要阴、阳离子浓度、通量和积累率关系的研究,揭示以下规律:1)南极洲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大气中各主要离子浓度足够大,足以使本地区冰雪中主要离子浓度不随积累率的变化而变化,即离子浓度不受积累率的影响。2)各主要离子干、湿沉积所占比重的计算结果表明,本地区离子沉积方式以湿沉积为主。另外,nssSO2-4 的研究结果表明火山爆发的中、短期气候效应在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8.
时空特征分析对全面掌握水质变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水质时空特征分析方法仍存在水质变异次序不分、水质变幅极值不清、水质评价特征值不明等不足。为更加清晰地探析水质时空特征信息,以秦淮河为研究对象,参考工程水文学经验频率法,建立“水文频率-水质”拟合曲线用于探索流域内高/低活动区不同时间段和丰/枯水期不同河段水质变异特征,并与传统的箱线图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箱线图相比,“水文频率-水质”拟合曲线可量化关键水质评判点与特征值信息,使水质时空变异过程更为清晰。在时间上“水文频率-水质”拟合曲线的最佳形式为线性曲线,水质浓度一般不会发生突变;在空间上“水文频率-水质”拟合曲线的最佳形式为指数曲线,水质浓度有较大可能发生突增。各时间段高活动区氮磷浓度大于低活动区,各水体断面丰水期氮磷浓度低于枯水期。该方法分析过程简单方便,结果直观有序,能将水质信息以统计规律自动反映出来,在水质采样点、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典型时可作为优选方法用于河流水质时空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09.
董凌霄  费杰 《湖泊科学》2022,34(1):272-285
受自然环境和资料限制的原因,中国西北的季风边缘区内的湖泊千-百年时间尺度演变序列重建工作存在不足.历史文献中的湖泊演变信息丰富,有效利用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历史文献记录的定边盐湖采盐方式资料,反演历史时期定边盐湖卤水水位,重建公元1265-1949年陕北定边盐湖卤水水位演变序列,该序列较好地指示出公元12...  相似文献   
110.
一次暴雨过程中的湿Q矢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艳春  季亮  潘晓滨  李毅 《气象科学》2005,25(2):179-185
在非地转Q矢量的基础上,考虑大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一非绝热加热作用,引入非地转湿Q矢量(Q^ )的概念,并应用这一理论对1999年6月23日至24日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Q^ 辐合区是暴雨发生的有利区域;Q^ 的垂直分布反映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暴雨落区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从而说明Q^ 对暴雨天气系统的诊断和预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其散度负值区可以作为预报降水落区的重要指标,为暴雨的预报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